Wednesday, March 23, 2011

羊群效应,抢盐和精英逻辑

中国的老百姓抢了点盐,遭到了精英群体的嘲笑:愚蠢,无知,盲从,充分反映了对中共的不信任,等等。自我感觉良好的他们贴了大照片,照片上拥挤的人群抱着一箱箱的盐,还传颂着谁谁开三轮车抢了900斤,啧啧啧,哈哈哈。精英们自我感觉真是太良好了。不是小好,而是大好!

纯粹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,这是一个羊群效应(herding)的典型范例。虽然羊群效应这个词貌似有贬义的感觉--羊群,感觉是无知无脑的一群人,没有自己的判断而只能盲从领头羊—但是,正相反的是,羊群效应完全是理性分析的后果,恰恰是人们做了理智的分析得出的结论。更好的名称是information cascade,信息链式反应。

羊群效应的表现是人们似乎在简单模仿其他人的行为。仔细分析来看,这种模仿有两种原因,一种是直接的益处(direct benefit, network effect)。在这件事上,面对抢盐风波。每个人有两种选择,参与,和不参与。参与没有什么直接的害处,除了浪费点时间精力,不过老百姓嘛,下雨天打孩子,闲着也是闲着。不参与的话,可有明
显的害处,因为市场上的盐来不及调度,等盐都抢光了,毕竟需要盐做菜的。

另一种原因是通过对前面人的行为作出的理智的分析,推测他们可能知道的非公开的信息(informational inference)。1960年社会学家就做过试验,一群人站在繁华的街道口一起仰头朝天。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基本上过路的人没有什么影响,但是如果15个人一起看,45%的行人都加入这个群体一起看天。这种羊群效应的脆弱性和易发性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。假如一个罐子里有三个球,有一半的可能是两蓝球一红球,有一半的可能是两红球一蓝球。现在有一群人轮流上去,随便拿一个球,然后猜测是红球多还是蓝球多,并宣布结果(但是并不透露他拿出来的球的颜色)。现在看下面这种情况。假如第一个人拿出来一个蓝球,那么他最好的选择就是宣布蓝球多。如果第二个人又拿出来一个蓝球,他知道第一个人最好的选择是不撒谎,那么对第二个人来说,就好比他知道随机取两次,都拿出来蓝球,他最好猜篮球多。现在在第三个人来说,同理分析,他知道前面两个人理智的选择都是不撒谎,那么即使第三个人拿出来一个红球,对他来说,他得到的信息是随机拿三次,两次蓝球一次红球。这种情况下对于第三个人,最好的猜测也是蓝球多---虽然他自己拿了一个红球出来。其实,无论第三个人拿出什么球,前面两个人的选择信息量已经盖过他自己的观察,所以他自己的观察等于没有效用。对第四个人来说,同样,他知道第三个人的宣布是不可靠的,也就是他的信息量等于第一,二个人的宣布结果,和他自己的观察,这么来看,第四个人,乃至第N个人,他们的位置和第三个人一样,也是无论自己观察是什么,都会宣布蓝球多。假设实际上罐子里是红球多,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都拿出一个蓝球的概率只有1/9,但是后面的一群人,虽然综合来看拿出多的多的红球出来,都简单的模仿了前人,得出了错误的结论。反观这些推理,都是建立在每个人都是诚实的基础上,通过他们拥有的信息作出的最合理最理智的选择,完全可以用概率上的贝叶斯理论来一一解释。

对于羊群效应的研究,在社会学上已经做了几十年,有严格严肃的数学模型和推导。羊群效应很容易出现,也很容易消亡。其实,不就是抢了点盐嘛,什么大不了的事,又不是抢鸡蛋。但是在不明真理的情况下无知的显摆自己的优越感,对群体做夸张的总结陈词,中国人如何如何愚蠢从众,日本人如何如何睿智淡定,其实是挺让人恶心的一件事。毕竟这是生养你的民族,他们最朴素的愿望只是照顾家人,让生活好一点,在政府时不时就当他们是蝼蚁一般的屁民的时候,请对他们心存一点敬意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