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夏天的时候俺家每天中午几乎都是吃凉面条。方面,爽利。大热天的,炒菜忒热。来美国还是这个习惯,中午基本都是凉面,省时省事。俺家那边的凉面条跟四川或者朝鲜的凉面是两码事,俺们那个是浇卤的,但是不是稀卤,讲究的也是一个爽字,也没有辣椒什么的。
最常见的是豆角凉面。长豆角,绿的泛点白,头上透着紫,拿来切成小丁。一般炒的时候打个鸡蛋浇进去,透着豆角的清香。也常吃茄子卤,挑茄子要找皮泛着黑油油的光的,颠起来轻的,茄子把儿是新鲜的绿色的,带着刺最好,这种茄子才嫩,里面籽少。茄子切成丝,粗点也没关系,瘦猪肉也切成丝,先炒猪肉丝,炒白了放酱油,然后倒进茄子,再翻炒,加盐加酱油,茄子软了熟了就行了。老公最喜欢吃这个卤,所以常做这个,毕竟长豆角就算中国店也是不容易买到的。
必不可少的是砸蒜,拿粗陶的蒜臼子,木头蒜锤子砸成泥。小时候这是我份下的活。砸蒜跟切的蒜末是完全不同的。切的蒜末,蒜的汁水味道都浪费在切板上了,吃起来味道不好。砸蒜记得要一瓣一瓣的砸,你要是一把蒜都放进去,砸的砰砰的都蹦出来,不好收拾。如果是新鲜的蒜,脆生生的,噼噼两下就成泥了,要是不幸碰到蔫悠的,且砸不烂,就很恼人。
如果吃豆角卤,必不可少的是麻酱,调上白开水调稀。略放点盐。还有就是黄瓜丝,找新鲜的脆黄瓜,细细的切成丝。说到这里觉得吃还是食材本身最重要,在美国这边如果买到了标着波斯黄瓜,或者日本黄瓜之类的,跟国内的黄瓜质量差不多的,这样切一盘细丝出来,黄瓜脆脆的带着香味,切的过程中都忍不住就要吃两片。要是只能用傻大奔粗的美国cucumber,先要削皮不说,那个软腻的感觉,就让人扫兴的很,切的刀法也就顿时不在意了。以前吃凉面还加咸菜末,大缸里腌的胡萝卜咸菜,拿刀嘎悠成碎,撒在面上。在美国没法子,只能省略这个。
面条就随意了。小时候吃的是新鲜的现压出来的面条。那时候放暑假,每天上午都跟一个院里的小伙伴搭伴去换面条。1斤面粉换一斤面条,因为面条是湿的,分量自然没有干面粉多,压面条的人就赚这个差价。在美国就简单了,就用卖的干面条。以前买的有一种牌子叫铁人面条,认得的一个男生还笑话女生吃“铁人”面条,咳,不厚道啊不厚道。我喜欢吃中面或粗面,水开下面条,注意面条像天女散花一样放,避免两根面条黏在一起。有时间的自己擀或者用pasta机压,都更好吃。面条煮到筷子可以很容易夹断就捞出来过冷水,这样面条劲道爽利,再拌了卤才好吃。
面条这个东西不顶饿。以前在家里,都是面条留出一碗,我爸爸睡午觉起来,呼噜呼噜吃了再去上班。他平时是个不讲究的人,炎热的夏天,穿着当时很常见的蓝跨带背心,慢悠悠的骑个二八的车子去上班,后架上夹着工作服。爸爸走了也10多年了,原来的家也拆迁了,幸好还有记忆,不然这些何处去找呢?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