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October 14, 2010

(zt)梨花满地不开门——评汉武陈皇后事

发信人: ephemeron (消磨潘鬓), 信区: Prose
标 题: 梨花满地不开门——评汉武陈皇后事
发信站: BBS 未名空间站 (Mon Aug 9 20:26:17 2010, 美东)

最近在读汉史,汉武帝刘彻后宫的那段故事曾是我的favorite——灰姑娘现实版,由女奴到皇后,一个有权力有决断的男人让他喜爱的女人升上了天。最有意思的一个镜头是刘彻下了废后诏书之后,骄横善妒的皇后陈阿娇拿着这份诏书气冲斗牛,满宫苑找她的丈夫和小三,要让他收回成命,而此时的刘彻躲在厕所里抱着可怜的美人卫子夫抖作一团,最终躲过此劫,发下诏书去,从此天地大变。这个片段彰显着:女人强势的坏处,楚楚可怜的好处,美丽善良是无敌的,依人小鸟最终是能战胜悍妇的。年轻时候觉得自己读得很懂了,只有两个小节不太明白:一,陈阿娇那么硬的背景、那么跋扈的性格,她为什么不效仿武则天直接撕了诏书?刘彻这个当年并不被看好的candidate之所以能当上皇帝,无非是他有这招狠棋——他与阿娇青梅竹马两情相悦,娶了这个最受太后宠爱的唯一外孙女,得到了陈氏家族刘氏公主的全力支持。二,史书中字里行间都说陈阿娇骄横跋扈,嫉妒成性,总之,性格很有问题,对刘彻很不好。那为什么,刘彻好不容易推翻这座大山和她的势力之后,没有赶紧杀掉她,反而是保留了所有皇后建制,只让她搬家去长门宫,说是冷宫,其实并未亏待她半点,相比历史上其他的废后,相比汉武帝对待其他几个老婆的手段,陈阿娇真是大受宽待,堪可称恩宠了。
此外,文学史上,我也有一点不懂的:为什么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同情阿娇,喜欢以之自比?最得文人垂青的历史人物,冯唐李广,贾谊梁鸿,女的便是王昭君与陈阿娇,翻一翻诗词那是长篇累牍啊,象什么“君明犹不察,妒极是情深”这种话都说得出来。我很不明白啊。我也算是半个文人吧,可这段历史故事中,实在没看出来阿娇有什么可爱之处。

时过境迁,三十岁后重读这段历史,读出的已经与年轻时不一样了。

陈阿娇出身豪门,天之娇女,从小就是万千宠爱,小姐脾气估计是有点,不愿与人分享爱情也是情理之中,但要说骄横跋扈这种暴发户喜欢做的事情,她这个世家侯门之女未必;为什么史官们忙不迭地说她性格有问题、大失礼仪,却偏偏找不出什么有力的事实来支撑?一来,最后继承帝位的是卫子夫的子孙,他们当然要美化自己人;二来,皇帝总是对的,刘彻不再爱他青梅竹马的阿娇了,他和史官们总要想办法找个好理由来解释,总是要找一盆脏水往她身上泼的,如同现今社会分手时的 “性格不合”四个字,多么深的一盆水啊,深得没有任何反驳余地。刘彻和阿娇又不是初初相识,他们自幼长在一处、夫妻十年之久,她性情如何、待他心意如何,他应该一早就清楚,若是一定要归结一个错处出来,就只是阿娇无子。皇后的最重大任务之一是培育太子,而陈阿娇日费万钱地看医生,还是看不出孩子来,我猜,她幽居长门时一定天天痛苦此事,一定会想:如果有个孩子,也许不至于今日。我想到这里就觉得心痛,多想飞回千年之前去点醒她:你有个孩子也没用,你看那当宠的卫子夫生了多少孩子,到最后呢?亲生孩子都被交到酷吏手中,什么拔头发拔牙齿的招数都能想得出来的酷吏,卫子夫的孩子大多惨死,包括她自己。陈家再强,也强不过其后的卫家,卫子夫争气,汉武帝运气也很好,扶了这么一个女奴皇后,她的家人个个都很牛,一连出产了中国军事史上无出其右的两位名将;别说这是裙带关系,李夫人的弟弟草包将军李广利,那才叫裙带关系,人家卫青一生不败,人家霍去病十九岁就敢孤身冲入四万敌营;然而这一切的一切,都拦不住卫家的惨终。陈阿娇,她又有什么可遗憾的?

阿娇败于卫子夫手中,是不幸也是幸。汉武帝的女人得善终的少,李夫人是一个,阿娇是另外一个。李夫人是上天垂怜,让她病死了;阿娇呢?刘彻不爱她了(是的,就是这么直接和明白,他不爱她了,虽然曾经指着她说:若得阿娇作妇,当作金屋贮之也)。爱她时,她的娇气是“娇憨”,不爱她时,她的娇气是“骄悍”;爱她时,她的醋意是情深,不爱她时,她的醋意是善妒;陈阿娇,背上重重黑锅之后,陷于巫蛊案。巫蛊案,就跟“性格不合”四个字一样,属于帝王离婚的不二法宝;有人说逼死卫子夫的巫蛊案是构陷,而阿娇的巫蛊案则是活该,唉,同是天涯沦落人,女人就不必为难女人了。陈皇后的巫蛊案说得有板有眼,有主有谋(每一个巫蛊案都是这样的),可要知道,那是酷吏在她宫中逼问出来的,火钳子架在胸前,别说巫蛊,蛊巫也得认啊。当然,以阿娇之后乞灵于文学的痴心程度来看,她乞灵于巫蛊也是有可能发生的;而卫子夫的巫蛊案则完全不靠谱了,以她的阅历和城府,起兵是可能的,巫蛊是不会的,刘彻甩了一辈子的女人,到最后甩不出新花样来了,只好重新温习巫蛊。。。不知道陈阿娇在天上看着会不会笑,还会不会想起当年那个与她绕床弄青梅的少年。
然而,陈阿娇的痛与卫子夫却又不同。卫女更在乎的,是她的家族,她的子嗣,刘彻于她来说只是皇帝,那个把她从女奴变成皇后的人;而阿娇不同,阿娇的刘彻,是她情深意切的恋人,是她亲自选中的夫婿,是陈家挑来继承皇位的女婿。卫子夫的失败,是政治失败,当然也很惨也很冤,在她和太子公主们被酷吏党围击、最需要保护的时候,最能保护他们也最该保护他们的皇帝丈夫和父亲却没有站出来;而陈阿娇的失败,是爱情的失败,并不惨并不冤,因为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,只是这个可怜的阿娇,她嫁的是皇帝,她永远走不出来。
陈皇后被废,搬到长门宫去,所有建制花销都还是按皇后待遇——他知道自己对不起她,辜负了她的深情,背叛了他们的盟约;作为即位多年的皇帝,他也应该知道了象阿娇那么纯粹的感情多么难得,她什么也不图他的,只是爱他这个人而已。据说,起初他也会去看看她,只是次数越来越少;据说,这个被评为“骄悍”的妇人也并未纠缠,只是请来司马相如以惊人的稿费邀作了传诵千古的《长门赋》。唉,天之娇女,万众艳羡的陈氏阿娇,终于走到了妄想于文学的地步。文学啊文学,《蜗居》里海萍咋说的——“文学?文学那是鱼上的香菜,光放一盘香菜你吃得下吗?”何况啊何况,阿娇都不打听打听,司马相如是怎么负了卓文君。错把黄金买词赋,相如自是薄情人。

阿娇试过了她能想得到的所有办法(不过这些办法都未失礼仪,有失的只是巫蛊案,未知真假的一件事),然而,覆水难收,要一个人回心转意是很难的,爱情又是最不可捉摸的东西;阿娇她要的又不止是后位那么简单,她要的是爱情,长门尽日无梳洗,何必珍珠慰寂寥,傻女啊傻女,所以她不撕诏书,她撕诏书干什么,她才不在乎那什么后位,她拿着诏书满宫苑地找他,也许只是想问问他:阿弟,你跟我说过的那些海枯石烂,都不作数了,是么?威风一世的汉武大帝刘彻躲在厕所里发抖,他怕的是悍妇么?未必,他也许只是没脸见她,没有言辞回答她的问题。文学传说中《长门赋》挽回了他的心,然而我们知道那不是历史,真相是:后来,她的父亲死了、靠山倒了,更没人关心她的喜怒哀乐;再后来她的母亲找了新欢,再没脸到ex-女婿跟前替她说话……岁月一天天过去了,其实说短不短,说长也不长,那种逐渐失望、逐渐落空、逐渐明了、逐渐看透的滋味一定很难受吧。废后陈阿娇,默默无声地,凋零在她三十几岁的年纪——正是一个女人内外兼修、最美丽的时候,她终于绝望地厌弃了这个世界,也不是自尽,就是那么死了,连一丝涟漪都没有。
不知道她死前有多苦,才能几年间流尽了一生的泪水,一世养尊处优却死在盛年;不知道她死前有没有想明白,其实旁人都不可靠,爱情从不可信,与她生没生孩子并没关系;更不知道她死前,他有没有去看她?而她,她可曾后悔爱上他?

历练政事的王安石说,“君不见,咫尺长门闭阿娇,人生失意无南北”,这是说,爱情政治,都不可信,不独陈阿娇这一个例子;
报国无门的辛弃疾说,“长门事,准拟佳期又误,娥眉曾有人妒,千金纵买相如赋,脉脉此情谁诉?”辛弃疾是空怀理想的典型愤青,所以,他还在这里说什么“脉脉此情谁诉”,他还相信有情这回事,呵呵,他还安慰她说“君不见,玉环飞燕皆尘土”,难道阿娇看不开的是“玉环飞燕”么?幽居长门,抑郁而终,我想她看不开的早不是有人夺宠了。

匪我思存的成名作《寂寞空庭春欲晚》,书名取自描述陈皇后事的《春怨》。这些文人们早就看出了事情经过,早就在那迂回的史书中读懂了整个故事、还有一个女人最深切的悲哀。我是直到今日才看明白,才晓得陈阿娇一生的悲剧不在于她碰到了美丽又柔弱的卫子夫,也并不在于她爱错了人,别人就会比刘彻好么?只怕登上帝位后连那十年都撑不过。她错的,只是在于,她爱了一次。

 纱窗日落渐黄昏,金屋无人见泪痕。
寂寞空庭春欲晚,梨花满地不开门。


某一个春日的黄昏,院子里静得连一丝风都没有,万物盎然生机,小院子里落满了梨花,那一地洁白直到这黄昏时分都还是完完整整的,因为房门一整天都没有开过,所以落花无人踩踏,也无人来打扫。世界到了这里,变成了静止的、孤寂的、一成不变的。而每一个这样的春日黄昏,她都是这么度过的,看着万物复苏,只有她自己的一生,日复一日地,渐渐远去了……

No comments: